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心得

中班教师教学随笔心得

时间:2024-07-12 17:13:55
中班教师教学随笔心得

中班教师教学随笔心得

中班教师教学随笔心得1

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花瓣儿‘鱼’》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散文,这篇散文既能够以美妙的意境引发幼儿的遐想,又能使幼儿自然地习得优美而形象的描述语言。由于有了前阶段的经验,幼儿初步理解了春天是万物苏醒,百花斗艳的好时节,在这样的季节里,当幼儿把自己观察到的对花瓣的印象与准确、形象的语言结合起来时,他们的认知及表达能力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优美的语言,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美化幼儿的心灵,发展幼儿的智力。因而,在《花瓣儿‘鱼’》活动中应该让幼儿注意聆听联想,把引发幼儿的想像和语言习得作为重点。

活动前,我与幼儿在园区内共同捡花瓣,并说说捡到的花瓣是什么花的花瓣、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以便为本次活动准备更多的直接经验。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作为整个活动的开始,对幼儿来讲,它是参与整个活动过程的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的初始启动。所以,我注意设计简洁、生动、准确的导入方式:“这是什么?花瓣是怎么飘落下来的?花瓣掉到水里会变成什么?有一天,花瓣儿飞到小溪流里,变成了花瓣儿“鱼”。你想听听这样奇妙的事儿吗?”同时,我始终以一种轻松优美的语气、语调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情绪、情感氛围。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极强的兴趣。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能更直接地欣赏到散文的意境美,课前我们把图片制成了演示文稿,通过教师自身的朗诵,把孩子们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了散文的语言美,体验学习散文的快乐。

一堂散文欣赏活动让幼儿在情感的驱动下,徜徉在“花瓣儿‘鱼’美妙的意境中。通过提问“什么是花瓣鱼”“你见过花瓣鱼吗,它是怎样的?”引发幼儿美妙的遐想,在教学中我适当加入了体态语。如:模仿花瓣飘落、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以及幼儿扮演花瓣儿“鱼”跳的一个优美的舞。师生共同设计的体态语好看又好做,利用这些体态语让幼儿边学习、边动作,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还加深了幼儿对散文的理解,教学效果非常理想。又如我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花瓣鱼的美同时,抛出问题,展开讨论:“花瓣儿飞向小溪刚一沾到水,扑愣愣就变成了什么?散文里把桃花变的鱼叫什么鱼?为什么花瓣儿鱼比小溪里的鱼漂亮多了?自从小溪里有了花瓣儿鱼,小溪变成了一条什么样的小溪?为什么?”等等,孩子们马上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变成了鱼”,有的说“变成了船”“五彩缤纷,彩色的,五颜六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美丽的,漂亮的……”等等,什么样的答案都有,把他们知道的一下子在课堂上说了出来,我也及时肯定了他们的想法,整个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孩子们能主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和学习,获得经验,体验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并在整个活动中我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了活动的重、难点。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散文的意境,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情景美。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既作为幼儿的引导者,也是支持者和合作者,对于幼儿各式各样的回答要作及时回应和有效反馈,我想这样孩子的想法才会越来越多,语言才会越来越丰富。正如《纲要》里提到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从而使本次活动达到美的享受,让孩子学得轻松,感兴趣。

中班教师教学随笔心得2

我在带班时会经常抚摸孩子的头、翘翘大拇指、拥抱孩子,以此作为奖励孩子的方法,对他们的表现作出肯定的态度。

新学期开始,刚插班到我班的孩子情绪比较差,有的甚至又哭又闹,应对这样的场面,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有一天,晗晗哭得很利害,妈妈送她来园,她不肯进班级的门,嚷着叫着说要回家,我在哄她安慰她的同时,把她抱起来,对她说:“你看,老师抱着你,是不是也像妈妈一样?你不哭了,妈妈就早点接你回家的”。她抽泣着点点头,“对了,只有表现个性好的孩子老师才会抱她的,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老师的拥抱的”。想不到这么几句话对她的影响那么大。

第二天,晗晗妈妈对我说:“晗晗回家跟我们说,老师也像妈妈,我明天去幼儿园不哭了。”所以这天她高兴地来幼儿园了,我看到这样的情景,我觉得很开心。

由此可见,孩子都是很喜欢表扬的,我们老师应给孩子多些鼓励,那怕是一小小的拥抱,孩子也能体验出她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爱,都觉得很开心的。

中班教师教学随笔心得3

活动过程的第一环节中,我先出示压路机、大卡车、小汽车图片,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我的汽车图片是根据书上的样子画下来的,可能非常的卡通,所以孩子们看见小汽车都说成老爷车,还特别关注汽车上的车灯,说是眼睛,还好,最后在我的引导下终于掌握了这三辆不同的汽车。接着让孩子们想象各车的用途与各自运动的速度是怎样的?接着让幼儿“趁热打铁”来表演三种车的运动,在体验中更进一步加深对“速度”的了解。这时幼儿的兴趣已经高涨了,接着讲述故事,但是发现孩子听了故事后并没有理解故事蕴涵的意义,所以对于提出的问题很多都没能回答到点子上来,于是在第二遍边看图片边讲故事的时候我将故事进行了改编,编的易于让幼儿理解一些,接下来的回答果然比第一次有针对性了。接下来的环节特地安排了比较多的“幼儿主动参与”环节,多给孩子“动身体、动嘴、动手‘的机会。我与孩子们轮流分角色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学会对话后由我说旁白,孩子们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孩子们学的兴趣高涨。

活动组织下来以后,觉得有的地方还有些不足,如除了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外也应当引导幼儿说说故事的旁白部分,否则,幼儿在表演时,老师只是一味地在讲,幼儿只会说几句对话,师幼儿共同的参与度就不能提高。再则,如果能在活动让幼儿先熟悉一下压路机或让幼儿在家长带领下亲自到马路上认识一下压路机,那么活动的开展将会更加顺其自然。

中班教师教学随笔心得4

这天一大早,在一声声的问候中迎来了我那些调皮可爱的孩子们。随着问候声,雷婷钧来到我身边,给我两张折叠的纸,“老师,这是我画的小房子,送给你和崔老师,每人一只。”我打开一看,是一只用铅笔描了一下的小房子,没有涂任何颜色。我明白她是因为前一天王剑涛画了两张画送给我了,所以她也要送张画给我。为了给她面子,我收下了并谢谢她,可她并不就此罢休,天真地问我:“老师,你喜欢吗?”“喜欢啊”,“那我明天再给你画。”天哪,她还真以为她是个名画家了。可我想了一下,还是说:“好的,但是要是能涂上点颜色就会更漂亮,老师会更喜欢的。”“恩,我会的!”她一蹦一跳地去自己喜欢的区域里玩了,留下我在那里为难:怎样处理这画呢?扔了?不行!这会伤了她的心;贴出来?又没有任何颜色和美观可言。我想,还是把她叫来,说:“要不你此刻把这小房子涂上颜色吧?”她爽快地答应了,拿着画走了。

事实上她画的画实在不咋样,我说喜欢是违心的话,但我想,孩子的付出孩子的爱就应得到肯定得到保护!孩子的心很脆弱,如果她的付出一向被泼冷水或视若无睹的话,深深地把自己包起来,会觉得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比较安全;但如果他要什么都能给他,他就会变成一个无底洞,怎样样也填不满。

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少有孩子能送出真正能让我们喜欢的需要的礼物,但是,我们作为教师,就算不喜欢也会装出喜欢的表情,只为了不给孩子的爱一个冰冻!

我把她的画贴在我的办公桌上了。

中班教师教学随笔心得5

快乐是幼儿最常感受到的一种情绪体验,但快乐的涵义是广泛的。中班的孩子,因为年龄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往往都只想到自己,而忽视了别人,而能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种体验对于幼儿的成长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于是本次双高课活动我选择了语言活动《小花籽找快乐》,虽然这个教材比较老了,但是这个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寻找快乐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又通过生动、有趣的角色对话,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感情,最终让幼儿升华到懂得为大家服务,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快乐的境界。

我在课前自己制作了《小花籽找快乐》的PPT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进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由于课件的图片比较鲜艳、生动,所以观赏课件更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活动中,我创设宽松的语言氛围,通过让幼儿欣赏故事,学说并表演故事对话,让幼儿多说,敢说,乐说,发展幼儿的思维,又通过表达自己的快乐将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懂得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道理,努力在幼儿心灵播下爱的种子。

活动后的反思:

一、目标的达成度

在分析教材和幼儿发展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目标,目标比较具体、明确,符合幼儿的发展。活动后觉得知识、能力这二个方面的目标幼儿都能达成,最后的情感目标在我的多次引导下孩子终于能意识到,所以最后的目标也是基本完成。

二、活动重难点的突破

《小花籽找快乐》的故事中,引导幼儿体验“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感受,是这个故事具有独特审美教育价值之处,同时也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活动环节的设计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第一层次:熟悉理解作品。在分析教材时将故事分为两个部分讲述,首先讲故事的前半部分,在边讲边学对话的过程中让幼儿知道太阳、小鸟、蜜蜂和青蛙快乐的原因,引导幼儿发现其实是太阳、小鸟、蜜蜂、青蛙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别人才获得了快乐的原因,然后进一步启发幼儿动脑思考帮助小花籽寻找快乐。通过让幼儿猜测、想象小花籽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满足了好奇、爱想象的心理又对讲故事的第二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发幼儿继续想听故事的愿望,我想的寻找快乐的方法与故事中的方法一样吗?在讲完故事的后半部分后提问:“小花籽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么找到快乐的?”帮助幼儿理解小花籽找到快乐的经过。

第二层次,进一步理解作品,体验情感。通过与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重点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由于对话比较简单,所以幼儿在学习了第一、二个角色的对话后已经能主动迁移到后两个角色的对话中了,通过师生、前后排等不同形式的对话练习,激发了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所以幼儿对于短句的掌握是比较好的。幼儿在扮演太阳、小鸟、蜜蜂和青蛙的过程中体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再次感受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的情感。

第三层次,迁移作品经验。将故事中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以及小花籽快乐的体验迁移到幼儿的生活中,引导幼儿结合照片与生活经验,讲述身边的快乐。提问:你们也有这样的快乐吗?是怎样找到的?一开始幼儿似乎还没能找到这种帮助的快乐,但在照片的指引下幼儿逐渐能讲述这种快乐,这个环节的设计做到了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又扩展、提升幼儿的经验。幼儿对快乐的理解是不同的,爸爸妈妈带我玩、玩玩具,这些都是快乐,这些快乐与故事中的快乐是不一样的,幼儿在充分表达帮助别人获得快乐的同时将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了提升,让他们进一步体验到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的感受。

  三、不足之处

在问题的设计上还不够启发性和开放性。在活动中一旦发现孩子回答的不在点上心里就会很着急,于是就会有很多余的话说出来,甚至急着把答案说出来,没有能很好的进行应对,在对于孩子回答的回应方面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提炼、提升和总结。

《中班教师教学随笔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