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导游词

新疆导游词

时间:2024-07-12 17:16:30
新疆导游词

新疆导游词

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疆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疆导游词1

新疆的吐鲁番有两座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高昌故城和河故城,被称为吐鲁番盆地中一对风格不同的“姐妹城”。它们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后,如今虽然只留下断壁残垣,然而当年高耸的城墙依然气势恢弘,深陷的护城河轮廓仍历历在目。下面让我们带着访古探胜的心情,先去参观一下高故城吧:

高昌故城的得名→高昌王国的历史

游客们,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以东45公里处的火焰山南麓,即木头沟河的三角洲地段,这座驰名中外的西域古都,曾先后为麴氏高昌王国和回鹘高昌王国的都城,历尽繁华,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门户。在前往故城的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它的得名和历史。

高昌故城,维吾尔语中称为“亦都护城”,也就是“王城”的意思。《北史高昌传》中称它因“地势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

高昌故城遗址→ 高昌的对外交流→ 高昌文化

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它既是经贸活动的集散地,又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荟萃地。当时波斯等 地的商人,从他们国家带来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宝石和骏马来到高昌城,又从这里带走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造纸、火药、印刷术。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经高昌传入内地。当时的居民先后信奉佛教、景教和摩尼教,高昌成了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

高昌王国鼎盛时期;还孕育了丰富的高昌文化,成为高昌的珍贵遗产。麴氏高昌王国十任国王都是汉人,因此汉文化对高昌的影响显而易见。但高昌毕竟属于杂胡地带,车师、回鹘、突厥以至后来的吐蕃、蒙古等多民族杂居,因此当地人会数种语言,语种形态丰富而有趣。此外,高昌人的服饰也十分讲究,并擅长制作美食。驰名中外的高昌古乐,更是高昌人的骄傲,它以浓烈的异域风情和丰富的艺术语汇在汉唐时流行,被列入唐朝十部大乐之中,成为中西融合的文化瑰宝。可以这样理解,高昌故城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体底蕴,使之成为代表西域历史的典范和标本。

讲经堂遗址→ 唐僧玄奘与高昌

游客们,高昌故城废弃以后,被开垦为耕地,大部分地面建筑荡然无存,遗址保存较好的除城墙外,还有外城西南角的一座寺院,下面就让我们乘着“驴的”前往参观。

各位游客,请看这座大佛寺遗址,占地近1万平方米。仔细观察,这座佛寺的山门、讲经堂、大殿、藏经楼、僧舍等建筑布局,仍历历在目。从建筑特征和残存壁画上的联珠纹图分析,其建筑年代属麴氏高昌中期,约为隋代所建。

说起这座佛寺,鼎鼎大名的唐代高僧玄奘还曾到此讲过经。相传公元629年(唐贞观三年),玄奘29岁时,为了提高佛学水平,不畏艰险,从长安出发西行,沿丝绸之路到佛国印度游学取经,历时17年。由于玄类取经起初并未得到唐朝政府的支持,他只能夹在西域商人中出行,因为没有政府发给的公文,路上还曾受到缉拿。然而玄类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后,不仅从印度取得了佛经,而且返回故土,著书立说,纠正了国内僧侣对佛经种种不正确的解释,成为最具声望的一代高僧。

回国后,玄奘的境遇与出国前迥然不同,他受到了唐朝政府的高度重视,唐高宗李治在为纪念母亲而建的慈恩寺内造了一座大雁塔,专门用来供放玄奘带回来的历7部佛经。玄奘在西行路上,途经伊吾(今哈密),当高昌王麴文泰得知东土大唐不远万里来了一位求法的高僧时,便派人把玄类请来,专门安排在王宫内居住,与玄奘结为兄弟。他还苦口婆心地劝说玄奘留在高昌当“国师”,但不能动摇玄类西行探求真经的坚志大愿。高昌王无奈,只好请玄类讲经一月后再走。

临行前,高昌王为玄奘写了24封致西域各国的通行文书,还赠送了马匹和25名仆役。出发那天,全城夹道相送,高昌王鞠义泰抱住大师失声励哭,亲自送至100公里外的交河城,才依依惜别。唐僧玄奘和高昌王麴文泰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段舌古佳话,以致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就有以火焰山等为场景而衍化出的美丽传奇。

各位游客,高昌故城的参观即将结束了。望着这屡经岁月剥蚀的故城,在领略它的古老、苍茫和凝重之余,您还将作何观感呢?“曾经的辉煌将永远让人铭记”,或许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迪吧!

新疆导游词2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喀纳斯湖主要以旅游业为主,截止2015年开发的旅游景点有:

驼颈湾

驼颈湾位于喀纳斯湖南面一公里位置,是喀纳斯湖的入水口,位于喀纳斯河发源地。喀纳斯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恰似驼颈的大拐弯。喀纳斯河在此形成“之”字形的大拐弯,由南东转向南西,后又转向东。河流弯急谷深,水流湍急。在第一拐弯的起始处有一梭形的河心洲,第二拐弯处形成急流滩。河东岸为草甸,河西岸为原始森林。

变色湖

变色湖位于喀纳斯湖中央。春夏时节,湖水会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变换颜色。从每年的四五月间开化到11月冰雪封湖,湖水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5月的湖水,冰雪消融,湖水幽暗,呈青灰色;到了6月,湖水随周山的植物泛绿,呈浅绿或碧蓝色;7月以后为洪水期,上游白湖的白色湖水大量补给,由碧绿色变成微带蓝绿的乳白色;到了8月湖水受降雨的影响,呈现出墨绿色;进入9、10月,湖水的补给明显减少,周围的植物色彩斑斓,一池翡翠色的湖水光彩夺目。

卧龙湾

卧龙湾位置处在布尔津县去喀纳斯的途中距县城140公里,距喀纳斯10公里,是喀纳斯湖的排水口。面积约9公顷,河湾中心是一块植物茂盛的沙洲,酷似一条静卧在水中的巨龙,卧龙湾以此得名。湖四周森林茂密,湖进水处巨石抵中流。湖的泄水口有座木桥飞架东西,站在桥上向北是如镜的卧龙湾向南是奔腾的喀纳斯河。

观鱼台

观鱼台,往返区间车120元/人,是喀纳斯必游点,始建于1987年,这次改建后才叫观鱼台。为何叫观鱼台,我以为原因有三。首先,叫亭者必然顶亭大于底台,而这次重建正是底台大于顶亭,台大于亭,当然应该叫台。还有,亭有自我封闭的嫌疑,台有向外开放的气度,这正符合了时代进步的要求。其次,亭台二字相比,谐音太有讲究。匹夫常人者,亭乃停也,台乃抬焉,我花钱来旅游,为的是寻求快乐和吉利,为何要停而不抬呢。哪个人不希望在喀纳斯旅游回去后人生有所进步,事业有所成就。再次,在山底湖面之中仰望观鱼台,它正像是一个端然坐于西山之上的香火台。如遇天空有云雾缭绕或晚霞夕照的景象,香火台上则云蒸霞蔚,满眼祥云仙气弥漫其间。这三者正是叫台优于叫亭的原由。

登观鱼台是到喀纳斯旅游行程中最后的那个惊叹号。不登观鱼台,不足以领略喀纳斯美景美景的极致; ……此处隐藏7194个字……都诸题材。

新疆导游词13

喀纳斯有天山以北最美的风光,来过这里的外国旅行家说过,这里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尚能找到原始自然美的地方。可惜这种风光也在随着不断增加的游客而减少,所有的新疆指南都在介绍这里,真的不想告诉更多的人,这里是天堂。游客的不断侵入,导致淳朴的民风受到破坏,还有那些新建的红顶小木屋,可怜了这片风景。

喀纳斯湖是一条长25公里、宽3公里的河道,因为喀纳斯河水流缓慢,所以湖面像是宁静的,这里是中国惟一的西伯利亚植被景区,几乎没有夏季。桦树林、松柏林,总是那么静,让人只能屏息凝视,生怕一次大一点的呼吸把自己从梦中惊醒。

喀纳斯湖水包容了各种蓝色,亦或是金黄色、淡绿色、银白色。因为水太清了,所以像是一面镜子,她看到了什么就化成了什么。蒙古语“喀纳斯”意思是“美丽而神秘”。所有到过喀纳斯的人都在遗憾自己没有拍到美丽的喀纳斯,可是随便一部相机拍下的风景就已经让看过的人赞美。当你举起相机,随便一个角落都有风景,随便的一张照片都让人痴迷,可是没有一张照片能让去过喀纳斯的人满意,因为她是一个无法描绘的仙境。

传说中的喀纳斯湖里有湖怪,有科学家推测那是一种身长2-3米的红色大鱼-哲罗鲑。图瓦人村落在喀纳斯湖南岸3公里左右的河谷中,他们自称是蒙古族人,老人则说他们的祖先是从西伯利亚而来。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有原木搭建的村落。喀纳斯的夜晚,就像那种装了液体和无数亮晶晶小片的小摆设,晃一晃,到处飞扬。

新疆导游词14

布尔津县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脉西南麓,准噶尔盆地北沿,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西北部与俄罗斯接壤,东部毗邻蒙古国,国界线长218公里。全县辖6乡1镇63个行政村,总面积10540.3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由哈、汉、回、蒙等21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68%。在我县境内的禾木哈纳斯乡是我国西部唯一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区,也是全国少有的四国交界区域,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开放哈纳斯口岸。布尔津县物华天宝,资源富集。

旅游、水能、地缘三大优势资源中以旅游资源为最,全县有旅游景点32处,分属六大类20个基本类型,占全疆56个基本类型的35.7%,其中高品位景点11个。享有"人间净土"美誉的喀纳斯湖自然生态景观区就在我县境内。喀纳斯曾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近年来,布尔津县依托旅游、水能、地缘三大优势资源,努力培育旅游、畜牧、大豆、水能四个支柱产业,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被西部大开发组委会评为新疆发展最快的十个县市之一,成为新疆和西部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投资热土。同时,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2006年评为国家园林县城,成为全国十个园林县城之一。还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国家卫生县城,被国家旅游局评为文明示范旅游区。

新疆导游词15

一:引言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中道上,吐鲁番地区有两个著名的姊妹故城,一个叫高昌,一个叫交河,它们曾经在历史上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今天我非常有幸带领各位参观其中的一座——交河故城。

二:位置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以西13公里的雅尔乃孜沟中,当地的老百姓称它为“雅尔和图”,我们乘车15分钟就可以到达。

三:名称的由来和交河故城的形状

交河一词最早的由来见于班固《汉书.西域传》:车师前国,王治交河,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交河故城外观的土崖因河水切割呈柳叶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最长1650米,东西最宽处300米,因四周河谷环绕,让人觉得它更像一艘被搁浅的历史巨轮。

四:历史沿革

①由于这是一块天然的、地势险要的黄土台地,因此,公元前3世纪左右,姑师人为了躲避战乱、洪水、猛兽,选择了这里定居下来。②自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在交河与匈奴进行了5次大的战役,史称“五争车师”。到公元前60年,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从此交河归属于中央王朝的管理。③两晋南北朝,吐鲁番的政治经济中心偏移到了高昌,交河成为了一个陪都。④公元640年,唐灭高昌曲氏王国,并设西州,安西都护府的旗帜一度在交河上空高高飘扬。唐代诗人李颀的“白日登山望峰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应该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⑤公元840年,回鹘人西迁,公元866年,一支回鹘人在这里建立了高昌回鹘国,交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⑥1275年,由于蒙古族后裔海都、笃哇的攻打,守城半年之久的高昌回鹘国被攻破,交河也随着高昌一起毁于战火之中。⑦1442年,明朝吏部侍郎陈诚游历交河,写下了“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由此可见,当时的交河已经被废弃多年。从此,交河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五:布局

交河故城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子午大道,把交河分成了3个区域,交河故城总面积约43万平方米,以现在的建筑来统计,建筑面积大约在22万到30万平方米,现在的交河是它鼎盛时期的规模,大体为唐代遗存。子午大道的东侧为东区,主要有民居、官署、练兵场、婴儿墓和一座东门,建筑面积约78000平方米,西区分布着许多手工作坊,当年的集市一定是在这里,北区也就是子午大道的最北端,以大佛市为主体的有大佛塔、西北小佛塔、西南小佛塔。城北区还有一组十分壮观的塔群,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塔林,塔林的中央是一座土坯垒砌的金刚宝座式大塔,上部曾有塑像,现在已荡然无存,四角各有25个小塔,排列纵横成5的方正,总计101座塔。

六:建筑特色

①交河故城是一块天然的黄土台地,离两侧河谷高达30米,所以没有城墙,是这个城市的特色之一。②古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赖天险而保护自已。进入故城,房屋的建筑很奇特,尤其是东区的居民区,可以看到古代的百姓利用“减地法”简单而且迅速建造了自已的家园。③除了用大量的“减地法”建造民居外,北部的寺院区,多用“干打垒”的形式,所筑的板夹泥垛墙,也是交河故城的建筑特色之一。④交河故城在不同的区域间有宽大的街道相连,但奇怪的是,在街道两侧的土崖上,竟然看不到一扇门和一扇窗,相必这也是古代的百姓为了防止敌人入城之后而设的保护手段吧!

七:几大亮点

①和平时期城中的百姓可以打开东门进入河谷中取水,战乱时怎么办?据考古工作者考证,交河故城有古井300多处,至今仍有多处古井依然有水,这就解决了战时整个城池百姓用水的问题。②历史上许多人一直认为交河故城只有南门和东门,但最近这些年的考古证明,交河故城还有第三座城门:西门。南门古时是运送粮草之门,是座可操作的吊桥,战时收起,与对岸隔绝,东门是进入河谷东岸取水之门,此门还有一军事设施——瓮城,看得出来,战时这里也成为诱敌和杀敌的场所。西门因为是在西侧的断崖处,最近几年才被考古工作者发现,据说是古代战时凯旋的将士们进入之门。③位于东部官署区练兵场西侧,有大大小小200多个婴儿墓穴坑,这为我们留下了交河的千古之谜。

八:结尾

当漫步在这黄色高大的迷宫中,感受故城的残缺之美,咀嚼历史的厚重,岁月的无情,它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幽思。

《新疆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